中工招商网市县招商平台

切换城市:

黄石市

A~G H~L M~T W~Z
找项目

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摘要)

发布时间:2017-06-16 来源:黄石市商务委员会 509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成长性好、带动性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等特征,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于我市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我市必须抓住用好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和特色化发展,为将我市打造为先进制造之都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以PCB(印刷电路板)、光电子产品、电子基础材料、应用电子、嵌入式软件等为主的产业门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速超过30,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达到30家,过亿元的企业9家。初步形成了以黄石经济开发区为主,大冶湖高新区为辅的总体发展布局。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了PCB、光电子、应用电子等三大特色产业群。其中在PCB产业领域聚集了欣兴电子、沪士电子、星河电路、上达电子、宏广电子、西普电子等8家PCB生产企业,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将年产PCB达2000多万平方米,成为国内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随着我市不断加大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电子信息产业正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与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配套、人才引进、技术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点,我市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诸多优势,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一是政策环境优势。国家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信息化全面推进及深度融合,我市加快实施振兴黄石制造、智慧黄石等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作为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调结构转方式的着力点,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二是具备对接武汉产业优势。我市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产业上与武汉形成互补配套。三是具备创新发展优势。我市有多所高校以及一大批创新能力企业,同时凭借区位优势,借助武汉高校、研究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撑。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推动创新为主线,在推进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对接武汉、突出特色、抢占高点、发展终端”,以“做大总量、提升层次”为目标,以“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为突破口,以“优化投资环境、搭建公共平台”为抓手,构筑“341”产业体系,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促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注:“341”产业体系是指到2020年,形成PCB、应用电子、平板显示等三大支撑产业,智能终端设备、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封装测试、LED应用等四大新兴产业和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实现产值超过1000亿元,培育或引入一批产值过100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和产值过50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到70家以上,建成全国第三大PCB生产集聚区、中部电子名城、湖北省乃至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增长极。并力争形成PCB、应用电子、平板显示等三大支撑产业,将我市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配套能力、产业特色突出、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产品门类基本实现全覆盖,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黄石市支柱产业之一。
  
  三、发展重点
  
  (一)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PCB、应用电子、平板显示等支撑产业
  1、印刷线路板
  印刷线路板的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为覆铜板、铜箔、玻纤布、油墨以及化学物料等;下游行业主要包括通讯产品、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电子消费品、汽车电子等。目前大部分国内PCB厂商主要布局在珠三角的深圳、广州、惠州、珠海,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昆山、无锡等。
  “十三五”期间,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载体,重点引进和发展印刷电路板、电子材料等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劳动密集型、量大面广的产品。同时做好生产污水处理配套的建设与规划,坚持总量控制、严格标准、统筹使用原则,实现PCB产业的绿色发展。
  一是密切注意世界PCB产业转移的动向,积极引进上游配套企业如覆铜板、专用材料和专用设备类企业,不断完善和壮大PCB产业链;二是重点引进和发展多层板、柔性印制电路板、刚挠结合板、高密度互连积层板、IC封装基板等技术含量高的PCB产品;提高PCB产品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消费性电子、LED、汽车板等领域的渗透能力,提升黄石PCB产业的竞争力。三是拓展PCB下游应用,使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对接武汉富士康、武汉联想、武汉华星光电等消费电子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消费电子企业,同时要积极引进PCB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推动PCB产业绿色发展。
  2、应用电子产品
  依托我市雄厚的工业基础,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品牌提升、商业模式拓展和产业链整合,大力发展应用电子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交通电子、金融电子、仪器仪表等产业,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再造黄石工业新优势。
  ①汽车电子汽车电子产业的上游包括汽车半导体芯片、元器件及材料等;中游是汽车电子产品,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车身电子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下游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及汽车综合服务。国内产业布局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汽车电子产业主要围绕武汉汽车产业、大冶汉龙汽车,加强汽车电子与整车制造的通力合作,重点引进和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车载电子系统、车身电子系统等产品。
  ②交通电子智能交通是交通电子发展趋势,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产业链大致分为三层:底层是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中层是综合信息服务与应用平台;顶层是用户层,主要是通过车载终端、智能手机和电脑为用户提供服务。国内产业布局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我市交通电子领域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监控监测设备,积极培育信息管理系统、激光光电测量、物流及立体仓储等。
  ③金融电子金融卡生产主要由芯片设计、芯片生产、芯片封测、卡片初始化、模块封装、卡片封装、系统集成等部分组成。国内产业布局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金融电子要发挥我市在金融卡生产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逐步向智能卡、机具、整体解决方案拓展。
  ④仪器仪表仪器仪表产业链上游是主要零部件,包括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系统、专用芯片、模块组件及电子元器件等,中游是计算机仿真系统,包括仿真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信息处理部分,下游是客户端,包括售后维护、培训等服务事项。仪器仪表领域重点发展符合集散控制和现场总线标准要求的高精度智能变送器、流量计和执行器等工业智能仪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灵敏度、环境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
  3、平板显示
  平板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显示面板产业链上游主要有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材料、背光源用光学薄膜等;中游主要是面板模组件;下游主要是应用产品。目前,平板显示产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鄂等四大产业聚集区。
  平板显示产业要着力把握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引进TFT-LCD显示、OLED显示重大项目,以面板为中心,建设“材料-面板-整机”纵向产业链,加快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在下游智能终端的应用,力争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等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加快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发展,支持我市PCB优势企业向平板显示领域拓展,发展显示模组等。围绕武汉华星光电、武汉天马等重大平板显示项目,引进玻璃基板、偏光片、驱动IC等一批平板配套项目。同时积极跟踪、引进激光显示、3D显示、互动显示等新型显示领域的配套项目。
  (二)夯实产业基础,做强做大智能终端设备、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封装测试、LED应用等新兴产业
  1、智能终端设备
  智能终端设备包括传统的PC设备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的智能化、便携化的终端设备。上游环节主要是核心芯片、操作系统;中游环节为元器件、整机;下游环节为终端厂商。可穿戴设备作为新兴智能终端产业,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上游的芯片、传感器、硬件解决方案、零配件供应商,中游的技术解决方案,下游的设备组装生产等。目前,我国智能终端设备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以及以四川、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并且自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明显。
  ①移动终端。大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一要继续发挥沪士电子、瑞视光电等企业在PCB板、触摸屏等领域的现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移动终端器件产品,占据产业链重点环节;二要加大移动终端产品生产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中兴、华为、联想、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上的辐射带动效应,并围绕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引进芯片设计、解决方案设计等重点环节的企业,促进移动终端产业在我市的聚集,将我市发展成为承接移动终端产业转移的高地。
  ②可穿戴设备。重点发展创新最活跃、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直接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运动健康、医疗诊断、远程监控、休闲娱乐等可穿戴设备产业。从产业链中下游切入,引进国内外语音交互、无线通信模组、移动医疗组件、云技术平台和整机组装企业。积极鼓励我市电子信息企业向可穿戴设备领域延伸,形成为国内龙头企业配套能力;推动“产学研”联合,进一步鼓励本地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不断向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上游迈进,逐渐完善本地产业链,推动可穿戴设备产业向特色化、集群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2、北斗卫星导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基础类产品、终端产品和运营服务三个环节,上游包括天线、芯片、板卡、GIS、地图、模拟源等;中游包括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以及结合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下游包括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等。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形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发展区域。
  借助武汉市在北斗导航产业的优势,围绕武汉北斗导航产业,大力发展北斗导航终端制造,重点发展北斗高精度应用终端、北斗卫星授时终端、北斗车载智能终端等。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区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与应用示范,建设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大数据中心,打造北斗应用和服务产业支撑平台,推进北斗在通信、交通、航运、金融、电力、急救、公共安全、物流、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及东盟多国的应用。依托“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打造北斗产业集聚区。
  3、集成电路封装测试
  封装测试是对通过测试的晶圆进行划片、装片、键合、封装、电镀、切筋成型等一系列加工工序而得到的具有一定功能的集成电路产品的过程,是集成电路产业链必不可少的环节,封装测试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集成电路产品的成本中占比也日益增加。我国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
  抢抓国家将武汉列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封装测试及其配套企业,与武汉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互为补充,重点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开展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硅通孔(TSV)、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开发面向网络通信、数字视听、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业应用等领域的集成电路产品。
  4、LED应用
  LED产业链上游包括衬底、外延生长等环节,中游包括芯片制造等环节,下游包括封装、应用等环节。以产业链下游的封装和应用环节为着力点,通过引进LED上游芯片厂商,壮大LED芯片封装应用产业集群,“以用兴业”,发展壮大LED产业。大力发展全彩显示屏、手机、笔记本LED背光、LED显示屏等;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的LED照明产品等;加快发展照明、创新应用、智能系统及解决方案开发等产业链条。
  (三)拓展产业增长点,着力培育工业软件、物联网、大数据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业态

  1、工业软件
  大力推动软件及信息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提升黄石制造发展水平。
  工业软件着力围绕工业企业研发设计及装备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突破智能化数字设计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生产过程集散系统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着力面向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数控机床等重点领域,加强研发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通信系统设备等产品及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
  2、物联网
  物联网产业链上游有芯片、传感器、无线模组;中游有通信网络、软件平台;下游有智能终端、系统集成以及应用等。
  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加快工业物联网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工业物联网产业园区,推进物联网产业链发展,集中精力打造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重点突破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市场应用带动产业壮大,加快推动“智慧黄石”相关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推进物联网在各领域的示范应用,创建国家级工业物联网产业基地。
  3、大数据
  大数据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领域。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云上黄石”建设,积极对接武汉在科教资源、数据中心和软件企业等方面的优势,深度整合挖掘我市数据资源价值,大力发展数据服务、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业务领域,加快推动大数据应用创新,开发一批发展模式领先、服务体系完善、集聚效应明显、支柱地位显著的大数据应用领域。引进一批国内外的大数据研发、产品制造、服务运营公司总部和龙头企业,全面带动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区域大数据产业中心。
  
  四、产业空间布局
  
  当前我市电子信息正处在产业空间集聚的关键阶段,产业布局要体现集约化、园区化。要充分挖掘临江、临港、临武汉-黄石高速的优势,超前谋划新产业形态、新产业模式、新潜力板块的空间策略,以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临江、沿路电子信息产业带为依托,着力打造“一核两带”产业空间格局。按照“集约发展、开放创新、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快形成“功能结构合理、产业相对集聚、资源环境协调”功能区分,促进产业空间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同步推进产业高端化,打造重点突出、体系合理、功能强大、带动有力的产业空间格局。
  
  五、政策措施
  
  (一)建立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企业、金融机构的配套资金,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电子信息企业贷款融资、上市融资,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支持。商业银行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的内容,列入市政府对金融机构评价激励考核。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部级专项资金并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前瞻性技术、重大工程建设及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
  (二)加强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
  着力培养多层次人才,与本地高校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电子信息及应用电子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在“东楚英才计划”中进一步加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支持力度,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加快制订鼓励科技人才引进和创业的优惠政策,在企业注册、资金支持、经营场所、户籍政策等方面提供实际的便利和扶持。
  (三)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创新能力
  加强合作创新,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推进产学研成果转换和产业化进程。实施企业提升工程,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选择若干重点领域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实现技术突破,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标准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强化技术标准和自主创新紧密结合,促进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标准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加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和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四)优化发展环境,落实配套产业
  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引导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大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腾笼换鸟”倒逼机制,提高园区的环保容量,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强园区的环境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环保考核。
  (五)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模式
  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实施重点突破的招商引资策略。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主流产品招商、资本招商等。对于重点招商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措施。
  (六)加强组织协调,落实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成立高规格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重大事项。设立专家顾问组,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提供技术和规范性支撑。抓好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服务工作,对项目开工建设相关手续实行全程代办制,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天候、零距离、高效优质服务。支持成立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


返回列表

分享到:

上一篇:湖北推出十项出入境便利措施促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的一篇啦

需求登记

免费帮您找厂房/土地

(以下内容均为必填)